發布時間:2022-11-19 07:25:59 人氣:
僅以此文獻給毛主席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一著名論斷60周年!
我國農機行業是從建國初期開始起步的。在當時一窮二白的狀況下,只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就建成了大中小型拖拉機制造廠十余家。包括履帶式和輪式拖拉機,功率小的有十多馬力,大的50多馬力。這些國有拖拉機制造企業,一方面為當時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必要的農業機械動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的拖拉機產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提供了拖拉機從研制、生產到使用、維修等一整套技術服務體系。所有這些,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拖拉機產品的市場化競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培養了大批拖拉機產業人才,以及農機使用維修和農機管理的實踐經驗。
這些拖拉機制造企業,目前大多數已面目全非,不少已經銷聲匿跡,但他們的歷史功績不能埋沒,他們的精神應該繼承。讓币游国际真人游戏再回憶一下,他們的創業歷程,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可能有助于今天市場低谷下農機行業的發展。
現為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1955年開工建設,958年7月20日,中國第一臺履帶式拖拉機——東方-54拖拉機誕生,1959年建成投產。中國一拖是毛主席親自敲定的廠址,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的廠長的工廠。
經過60余年發展,中國一拖已經形成以農業機械為核心,同時經營動力機械、零部件等多元產品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是中國農機工業的重點骨干企業。建廠以來,中國一拖已累計向社會提供了340余萬臺拖拉機和260余萬臺動力機械,為我國“三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改革開放前主要生產東方紅54/75型履帶拖拉機。1981年以后,產品從單一的履帶拖拉機,變為履帶和輪式拖拉機、收割機、柴油機、載重汽車等“東方紅”產品大家族。
近年來,中國一拖又接連獲得中國第一:2010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換擋重型拖拉機;2011年3月7日,中國一拖成功收購意大利ARGO集團旗下的McCormick法國工廠,這是中國農機企業收購世界知名農機企業的第一例;2016年,發布中國第一臺無人駕駛拖拉機研制成功;2018年發布中國第一臺智能拖拉機產品等等。
始建于1937年,1956年正式命名為天津拖拉機制造廠,1958年生產出TT-240型輪式拖拉機,當時是我國第一臺中型輪式拖拉機,還曾發行紀念章一枚。
中國第一臺汽油機、第一輛轎車、第一臺中馬力輪式拖拉機都是在這里誕生的。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內抓管理,外拓市場,轉換經營機制,調整產品結構等一系列措施,使企業很快適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鐵牛”品牌叫響全國,并出口到20多個國家。員工最多時達8000余人。
2000年,天津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與約翰迪爾,合資成立了約翰迪爾天拖有限公司,主要生產60—120馬力輪式拖拉機。2013年,天津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與約翰迪爾合資的迪爾天拖公司徹底解體。
上海七一拖拉機廠。1963年,豐收-35型拖拉機交七一農業機械修配廠改進試制。1965年12月28日通過市級技術鑒定,后經國家科委和八機部審查,于1966年初頒發了部級技術鑒定證書,同意成批投產。1965年8月,七一農機修配廠改名為七一拖拉機廠,豐收-35型輪式拖拉機1966年批量生產,當年生產608臺,至1979年,最高年產達8540臺。1981年劃入自行車公司,改名為上海自行車二廠。
上海拖拉機制造廠。1958年,第一臺紅旗拖拉機試制成功。1960年,上海農業機械廠改名為上海拖拉機制造廠。1969年,七一拖拉機廠研制成功5臺上海-45型拖拉機,交由上海拖拉機制造廠生產。1979年,上海拖拉機制造廠改名為上海拖拉機廠,上海-50型輪式拖拉機正式通過國家鑒定,此后投入批量生產。
上海拖拉機廠曾紅極一時,農民用麻袋裝著現金,到廠里排隊購買拖拉機。這一盛況的照片,當年曾出現在各大報端。
1990年,上海-504型拖拉機參加澳大利亞國際拖拉機拉力賽,榮獲第一名,引起轟動。之后,許多國家專家、學者、農機經銷商來廠參觀考察,洽談生意。這是美國專家正在仔細研究上海-50型拖拉機,對上海生產的拖拉機刮目相看。1989年12月,上海拖拉機制造廠改為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
2002年1月,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與意大利紐荷蘭公司合資,組建上海紐荷蘭農機公司。2015年8月,上海紐荷蘭農機公司破產歇業,資產拍賣。
1965年,清江機器廠接受試制拖拉機的任務,這家于1956年公私合營中成立的機械廠,是清江市最大的。1966年7月,清江市第一臺拖拉機東方紅-20型試制成功。1968—1969年,先后試制成功東方紅-40、東風-45、東風-50等型拖拉機。1969年,清江機器廠更名為清江拖拉機廠,主產東風-50型拖拉機。1972年3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決定將清江拖拉機廠生產能力,由年產3000臺擴大至5000臺。國務院擴建,由洛陽設計院承擔擴建設計任務,1975年上半年,擴建工程全部竣工。1976年,生產東風-50拖拉機1010臺,1978年生產2510臺,1979年達3500臺。
有老清拖人回憶,1970年建成清江拖拉機制造廠,大批骨干調往該廠,大批學生和分去該廠,連原在南京的省農業機械研究所都合并于該廠。該廠生產的東風-50拖拉機深受市場歡迎,還獲得過澳大利亞的國際金獎。在計劃經濟時代,在大力實施農業機械化的年月,清拖紅紅火火,當年是清江市的驕傲!開云 開云體育
1984年,由東風牌改為江蘇牌的江蘇-504型四輪驅動拖拉機,在第33屆澳大利亞國際“田間日”拉力賽中獲得一等獎,據稱是我國第一個在國際上獲獎的農機產品。
清江拖拉機廠因體制機制的原因,不適應市場競爭,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困境。多年來,與中國一拖合了又分,最終還是合并到中國一拖旗下。
1958年建廠,曾隸屬國家農機部、八機部、一機部管理。1959年生產的上游牌拖拉機,參加了建國10周年大典。
長春拖拉機制造廠有著輝煌的歷史,曾與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和天津拖拉機制造廠并稱為我國拖拉機制造前三強企業。
60—70年代生產東方紅-28型拖拉機,產品暢銷東北、華北、西北、中原等地區,并做為援外產品出口阿爾巴尼亞等國。
80年代適應農村改革最先推出小四輪拖拉機,12型是部優產品,曾獲國家金牛獎和牡丹杯,150型是省名牌產品,250型在波蘭獲國際金獎。建廠以來,生產中小型拖拉機 85萬多臺,出口亞、非、拉美等國家1.2萬臺。
上世紀90年代末,長春拖拉機制造廠運營遇到了困難,從此走向下坡路。2007年,長春市政府利用長春拖拉機廠資源,重新組建長拖農業機械集團公司。2010年10,并入中國一拖集團。
江西拖拉機制造廠于1958年掛牌成立。1959年,八一牌萬能拖拉機試制成功轟動全國,當年就參加了北京五一勞動節獻禮活動。1959年五一節,八一牌萬能拖拉機還在南昌街頭進行了展示:司機開著 拖拉機在前面,職工隊伍行進在后面,從工廠經過八一禮堂、象山南路兜一圈回來。沿途許多群眾圍觀,有人還特地走上前摸一摸拖拉機。
江西拖拉機廠后來并入江鈴汽車集團,改稱南昌江鈴拖拉機有限公司,再后來與印度馬恒達公司合資。現在叫做馬恒達(中國)拖拉機有限公司,但在其網站上,已經查不到任何中方或者江西拖拉機廠的信息。
山東拖拉機廠發動機分廠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為中匈友誼拖拉機站修配廠,1970年山東省組織山拖大會戰時,擴建為山東拖拉機廠發動機分廠。
2006年10月,山東拖拉機廠改制為山拖農機裝備有限公司,2009年4月由五征集團整體并購。
1958年10月28日,湖北農機廠正式成立。1965年12月20日,第一臺東方紅-20型拖拉機試制成功。1966年2月8日,湖北農機廠更名為湖北拖拉機廠。東方紅-20型拖拉機正式批量生產。
1958年10月28日,湖北農機廠正式成立。1965年12月20日,第一臺東方紅-20型拖拉機試制成功。1966年2月8日,湖北農機廠更名為湖北拖拉機廠。東方紅-20型拖拉機正式批量生產。
1978年12月,神牛-25型拖拉機試制成功。1980年,東方紅-20型拖拉機停產,改產神牛-25型拖拉機。1983年湖北拖拉機廠年產6200臺,銷售一空;1988年年產8100臺,銷售一空;1993年年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0300臺,仍銷售一空。
神牛-25型拖拉機,先后出口到5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東、非洲等友好國家,后來也出口到法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
1996年起逐年虧損,坐吃山空。2000年3月,終因回天無術,轉為民營企業。
邢臺拖拉機廠1968年建成,由題寫廠名。生產的東方紅-12型拖拉機,采用立式柴油機,不像后來的小四輪拖拉機有皮帶傳動,是中國第一家生產齒輪傳動的小型拖拉機生產企業。
最初生產的東方紅-12型小四輪異常熱銷,后洛陽一拖注冊東方紅商標后,改為邢拖牌,主要產品有12—25馬力系列四輪拖拉機,采用立式單缸和雙缸柴油機,擁有“邢拖”、“神農”、“同力”三大系列品牌,深受用戶青睞。
昔日輝煌的生產場面,卻因經營不善等種種原因,不能無法延續。邢臺拖拉機廠使用的邢拖“XT”商標期滿,也無資再續,只得破產。
1952年國慶節,新疆十月汽車修配廠開工建設,1958年改為新疆十月拖拉機廠。
1958年5月13日,新疆第一臺拖拉機從車間駛出,人們歡呼雀躍。第一臺拖拉機為“躍進”牌,24馬力輪式拖拉機,實現了新疆農機制造業零的突破。
在“躍進”牌拖拉機的基礎上,根據新疆地形特點改良生產的“紅十月”牌拖拉機,除了能耕地、開溝、打埂、泵水、磨面、發電、拖運貨物以外,它的前頭還配有割草機用來割草。
1960年十月拖拉機廠共生產了126臺紅十月-25型拖拉機,第一臺還送到北京農展館展出。
2000年,十月拖拉機廠被新疆廣匯實業公司兼并,當年的廠區成了商住小區,十月拖拉機廠的輝煌已成為歷史。
以上記述的拖拉機制造廠,主要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投產的廠家。在1980年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口號鼓舞下,以后建成投產的拖拉機制造廠家就更多了,但就基本技術來講,主要是上述十家企業產品的復制。因此,這十家拖拉機制造企業,能夠代表那個時代的拖拉機產品和技術。這些產品技術的影響,有些甚至影響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