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07 14:26:27 人氣:
當币游国际真人游戏在各電商平臺上搜索越南的商品時,包裝輕簡的越南河粉是從頁面跳出來最多的品類。透明的越南春卷皮,各種香型、瓶子形狀似越南女孩子傳統裙裝的香水也會不斷推送到你眼前。越南是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這并不是僅僅始于今年才火熱起來的關注度,嗅覺靈敏的資本早已布局,才有了這個國家多年來高位增長的經濟增速和外貿數據。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越南在2020年和2021年的GDP增速分別只有2.91%和2.58%。2022 年前9個月越南GDP增速為8.83%,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長率達到 13.6%,為 201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度過疫情嚴重影響的兩年后開始了經濟復蘇。被外界所關注的貿易數據情況是:2022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7.3%,達到1859.4億美元;進口同比增長15.5%,達1852.3億美元。其中一季度越南貨物出口額885.8億美元,同比增長12.9%。當人們用一季度越南公布的經濟數據與同一時期正遭遇新冠疫情影響的中國某些城市相比時,越南一下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追溯越南國內經濟發展的歷程,在中國于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后不到10年的1986年,越南即拉開了“革新開放”的序幕,形式類似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從越南幾十年來“革新開放”的政策準備,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方法,越南有望成為未來10年亞太地區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制造基地之一。輿論上稱越南可能成為繼中國之后的又一個“世界工廠”,這是一個無法規范的概念,成立與否并不在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討論和關注范圍之內,币游国际app官方認為有必要分析的是中國與越南之間的經貿往來以及中國企業向越南產業鏈轉移的情況。
在與中國的關系方面,中國是越南重要的貿易伙伴,越南已經成為中國制造企業轉移部分產業鏈到東南亞的首選之地。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歷過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如今在很多領域已經進入全球產業鏈的上游位置,這與越南此時在全球產業鏈上的狀態有所不同。近期,東南亞國家出口訂單大增,再次引發人們對產業鏈轉移的討論。
其實,把范圍再進一步擴大,從全球范圍來看,制造業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也早已開始。币游国际登录官网的報告還分析了中國部分產業鏈向泰國、柬埔寨和緬甸轉移的情況。這幾個國家在中國制造業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的過程中比較具有代表性。币游国际环亚發現,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在不同領域吸納全球產業鏈轉移方面有各自的優勢。中國一向重視與東南亞國家的融合發展,通過FDI、貿易、移民、業務出海、海外創業等多個維度,在東南亞經濟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日,中越兩國發表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方表示愿同越方加快發展戰略對接,推進兩國互聯互通,共同構建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鼓勵實力強、信譽好的技術密集型企業赴越南,深化兩國在醫療衛生、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越方表示,愿同中方一道,發揮和提升兩國現有合作機制的效果,特別是越中雙邊合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推動“兩廊一圈”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對接。
同時,RCEP實施近一年來,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該區域的經貿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報告還以第一財經研究院調研過的在越南建廠的中國企業作為典型案例來觀察產業鏈的轉移情況。
今年以來,東南亞國家的出口訂單大增,市場對于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的情況進一步關注。
币游国际环亚參考克強指數包含的三個經濟指標“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新增”和“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來考察越南經濟現狀。
用電量從側面反映工業生產活躍度和企業運行狀態。國際能源組織(IEA)的數據顯示,2019年越南用電量峰值達到2095億千瓦時。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2020年越南耗電量下降至2016年的水平。2021年,隨著經濟社會逐步恢復常態,越南的用電量恢復增長。越南電力集團(EVN)的報告顯示,2022年9月份越南全國用電量為226.45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8.6%;1-9月累計用電量2043.59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6.3%,強勁的工業化進程推動了對能源和電力的需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越南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鐵路貨運量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總量,可以從物流角度反映該地區工農業生產以及經濟整體運行狀態。越南的鐵路網絡通過老街和同登兩個邊境火車站與國際鐵路系統相連。越南的貨物列車可以通過中國中轉到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中亞和歐洲各國。近年來,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越南的貨物運量仍較快增長,2021年國際貨運量113.6萬噸,較2020年增長了34%。
貸款發放量指貸款總額或新增貸款規模。根據越南國家銀行的數據,截至2022年9月16日,越南信貸總量較2021年底增長了10.47%,同比增長17.19%,多數銀行分配的年度信貸額度已經用完。這反映出生產經營活動對資金的需求正急劇增長,經濟復蘇的信號也更加清晰。
通過這三個指標可以看出,越南國內經濟已經從疫情中恢復,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良好。
1986年,越南國家領導人阮文靈拉開了“革新開放”的序幕。“革新開放”的核心有兩個:一個是私有化改革,另一個是開放市場。越南通過了靈活的外商法案,給予外資自由的環境,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為耐克和阿迪達斯生產運動鞋和運動服。
2008年危機席卷全球后,全球制造業訂單都受到了影響。由于港口眾多,交通便捷,勞動力、土地成本低,越南成為了制造業資本的好去處,如三星在越南耗資6.7億美元建造了首個手機制造廠。
2022年上半年,手機及零件、電腦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服裝和鞋類出口額均超過100億美元,合計占越南出口總額的57.83%,印有“Made in Vietnam”標識的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地流向全球市場。
實際上,中國部分出口訂單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已經存在多年。將產業鏈轉移到越南的不僅是歐美企業,還包括中國本土企業。從中短期來看,在電子設備制造、紡織鞋服及家具等領域,越南是我國產業鏈轉移的理想之地。
服裝行業的一些跨國企業采用“中國+1”的策略,即保持在中國業務存續的同時,進行多元化經營,把越南作為整個供應鏈上的補充,以能夠快速反應,完成預期生產計劃。另外,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也紛紛選擇在越南建廠。
中國天虹紡織自2014年起開始建設越南海河工業園區,打造包括原料、紡紗、制造、染整、制衣及品牌的全產業鏈。我國紡紗頭部企業百隆東方目前在越南已形成100萬錠紗的總產能,占百隆總產能的60%。2022年,魯泰紡織全資子公司萬象紡織在越南西寧省建設用于梭織和針織等面料產品的生產基地。總部位于寧波的申洲國際是為國際運動服裝品牌生產的代工廠,該企業早在2013年就在越南建立了生產基地。同為國際大牌代工的華利集團目前在越南也已經建立了3個生產基地。
中國家居企業也早已在越南建廠。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后,自2019年開始,美國對幾乎所有中國家居類別征收高達25%的關稅,促使中國外貿家居產業鏈向國外轉移。
多年來,國內家居成品企業,如顧家家居、樂歌股份、敏華控股、永藝股份、美克家居、恒林椅業等都在越南開設了工廠。
電子行業方面,蘋果在越南14個省市有31家合作制造商。除了三星、英特爾、LG等傳統大廠之外,富士康、立訊精密、溫斯頓、和碩、歌爾等也紛紛在越南設立工廠。中國臺灣仁寶(越南)有限責任公司5億美元在越南永福建立筆記本電腦工廠,歌爾在北寧開展了價值3.06億美元的項目。
由于中國手機品牌在越南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一些手機廠家也將產業鏈布局于越南,以更貼近消費市場。
越南在制造業領域快速發展,也同樣面臨著中國曾經面對的問題。比如,2020年,由于越南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美國開始對越南產品發起大量反傾銷調查。從此,越南開始了產業的升級改造,不再僅僅滿足于加工制造,開始嘗試推出本土品牌,比如手機品牌Vsmart,自主電動車品牌Vinfast等。
近兩年,越南還大力發展互聯網數字經濟領域,并且成功研發了有效對抗非洲豬瘟的注射疫苗,成為首個將豬瘟疫苗商業化生產和出口的國家。
過去30多年間,越南依靠引進外資承接了大量來自全球的制造業產業鏈轉移。無論是低端的組裝業務還是逐漸在發展中的更上游的產業鏈,越南始終在堅持通過“革新開放”的路徑吸引海外的制造企業到當地。越南制造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币游app下载安装試圖從以下幾個影響因素來進行分析。
憑借勞動力、土地、稅收等成本優勢,越南的全球貿易參與度得以提高,這符合全球產業遷移的必然規律。當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人為”累加的高壁壘加劇了中國本土企業將生產基地不斷向外轉移,也使很多跨國企業將建廠或擴建的優先權放在了東南亞國家。同時,西方國家從經濟和地緣政治戰略的角度考量,加強了與越南的經濟合作。
近年來,越南不僅與歐洲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還與美國達成和解;加強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聯系,使韓國、日本企業大舉越南,并通過與WTO多個成員國簽訂雙邊或多邊自貿協定,在準入、關稅等方面為越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
在2019年1月14日生效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中,CPTPP成員國同意免除符合原產地規則的越南進口產品97%至100%的關稅,吸引了外資布局越南。
2020年8月1日生效的越南與歐盟簽訂的《歐盟-越南自貿協定》(EVFTA)提出雙邊關稅在未來10年將削減99%,逐步實現零關稅,消除了出口歐盟紡織品布料原產地的瓶頸。
2022年1月1日,由東盟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在該框架下,2020至2025年,越南平均進口稅率將從0.8%降至0.2%,同時享受出口稅率從0.6%降至0.1%。
資金是企業發展、帶動當地制造業的重要條件,資本市場可以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市場方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末,越南國內上市公司數量達到745家,總市值達到GDP的54.2%。越南的債券市場也在不斷成長,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越南本幣債券市場規模增長至9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6%,其中企業債券最大的發行人主要是銀行和房地產公司,合計占公司債券總額的55.5%。越南國有發展銀行 (BIDV) 是最大的發行人,截至 6 月底,國有銀行發行在外的債券存量為53.4萬億越南盾(22.6億美元),占第二季度末越南公司債券總存量的7.7%。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越南的債券市場,尤其是企業債券規模明顯增長。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漸成長,是越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體現。
越南的經濟增長,特別是出口貿易主要是來自于外資的拉動,通過外資驅動出口以實現經濟增長。2021年,雖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但越南吸收外資的速度依然較快,達到311.5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9.2%。2022年,隨著疫情防控措施放松,越南吸引外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越南計劃與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20日,越南全國外商項目共計35895個,注冊資本總額超過4352億美元,累計實現到位資金超過2690億美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61.9%。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2022年5月,越南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8.5%,連續6個月保持增長。
從整個東南亞來看,越南的政治環境相對來說較為穩定。越南作為越南唯一合法政,執政地位穩固,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支持。
人力資源成本低廉。目前,在越南9910萬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25歲以下青年,適齡勞動力人口占到70%,勞動力資源豐富,年輕且較為廉價,仍處于人口結構“黃金30年”時期。越南的月工資水平不到3000元,相當于中國珠三角地區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從人力資源因素來看,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越南的勞動力素質仍處于較低的水平。
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當前,越南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不斷完善和升級交通基礎設施,提升運輸效率。未來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將大大提升交通運輸的便利程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外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國際產業遷移的規律來看,隨著中國各類產業轉型升級,某些特定環節“外溢”是必然的。越南制造在某些行業或者某些產品取代中國制造將會成為趨勢。越南當前能夠為消費移動終端設備企業加工產品,正是因為其從中國獲取了大量的加工零部件。
與鄰共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直是币游国际登录官网多年來不斷簽訂各種區域合作伙伴關系等系列貿易發展協議的初衷,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目的所在。目前,全球產業鏈正在出現區域化、收縮化趨勢,币游国际真人游戏要善于從危機中捕捉機遇。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另一方面,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向上優化產業鏈地位。此外,要發揮和利用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經濟循環,把國內和國際循環統籌起來,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第一財經研究院對中國企業的調研過程中,币游国际真人游戏關注到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在越南建廠。币游国际环亚也了解到了他們在越南建廠的考量因素和感受,以及對于在中越兩國建廠的不同評價。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調研的樂歌和歌爾股份兩家公司有一個共性,即目前還只是低端產業鏈的轉移,在中國的公司總部都需要派出管理和技術人員到越南工廠。
樂歌股份是中國大健康領域生產人體工學系列產品的生產廠家,該公司升降桌的銷量被工信部評為單項冠軍;另一家中國企業歌爾股份生產的電子產品供應蘋果、三星等全球客戶。
中國勞動力結構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需要企業通過自動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目前人工、土地成本等生產要素成本低的地方對企業有吸引力,會吸引企業走出去。
對于中國企業將部分產業鏈轉移到越南的原因,很多觀點歸納起來認為:一是國內勞動力供給不足和越南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二是近年來越南的稅收、出口環境相對更好一些。
樂歌董事長項樂宏在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調研時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說,在越南建立生產基地是綜合考慮的結果:第一,考慮回避貿易摩擦;第二,考慮勞動力,這個問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三,確實也有稅收方面的考慮;第四,考慮到公司整體能級層面的提升,要在中國發展好,一定要有初級制造勞動力來適配高級的資源治理。寧波(樂歌總部所在地)作為一個港口型城市,也是制造業和研發之城,不可能沒有做基礎勞動的人,所以生產各個環節要有機地搭配。越南在人文等方面和中國有相似之處,理解、交流、溝通起來成本較低。樂歌2015年決定在越南建廠,2016年開工。這個生產基地對公司之后業務的平滑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樂歌的出口產品分布上,現階段越南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寧波的工廠供應本土、歐洲和其他國家。
目前,從同樣一條生產線的角度來觀察,在越南和寧波賺到的錢差不多。樂歌工廠的核心部件,如控制器、算法、電機等全部在寧波生產,越南那邊更多做的是外圍,與國內的生產是一個有機組合。整體而言,同一個事情,在中國做效率會更高,而越南那邊相對來說效率會低一些。在樂歌看來,越南工廠目前是一個“爬坡”的過程,不追求那里短時間內能賺到很多錢,而是追求“可持續發展”。這里面所說的“可持續發展”,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公司的勞動力因素,另外是建立工廠的土地成本。
在用工方面,越南工廠的員工構成中,部分管理和技術人員是從中國總部派過去的,與此同時,也在本地慢慢培養的技術人員。而工廠里的工人基本上是從越南當地招聘的。
和國內相比,目前越南的用工成本仍然具有優勢。中國企業在越南的受到的待遇更像從前外企在中國一樣,在當地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
對企業而言,當真正開始的時候,在產業鏈部分環節轉移方面也要有細致考量。
項樂宏說,“币游app下载安装要考慮很多問題”。第一,有沒有原料,如果沒有原料,從中國配送是否方便;第二,有沒有勞動力,勞動力是否勤快;第三,宗教問題;第四,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第五,此前是否已經有一些可以合作的基礎。
在歌爾股份調研時,提到了歌爾在越南建立工廠的事情。歌爾股份董事長姜濱對于在越南建廠的看法是,看好優勢,但目前也有不足。
歌爾在越南建立工廠大概在2012年,當時因為歌爾的客戶要在越南布局,帶動歌爾也在越南設廠。在這樣的背景下,歌爾來到越南,廠址早期就選在客戶的越南公司附近。可以說,那時進入越南,還是“被帶動”。
后來(最近兩三年)在越南就變成主動。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壓力,如果從中國出口的商品比從越南出口的稅收高,客戶會要求生產企業從越南出口同樣的產品。
最近兩三年,疫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歌爾準備在越南加大。預計未來幾年,越南的產能可能會占到歌爾產能規模的1/4左右。
歌爾方面表示,越南政府非常重視外資。比如政府部門就很重視歌爾在越南的工廠,越南的國家領導人都曾去考察過,能夠與這些赴越南的中國公司直接進行交流。
歌爾方面也客觀分析了越南目前應考慮的一些問題:一是越南的教育水平還相對落后,包括大學、職業學院教育等;二是技工、技師、更高技術要求的高科技人員比較缺乏,像歌爾股份這類公司在當地很難招到專業的技術人員。
歌爾在當地的感受是,面對比較復雜的產業鏈,很多設備操作人員需要到專業的學校去學習才能上崗,目前這方面人才的供給還需要進一步擴大。
“我覺得對未來币游国际环亚還是很有信心的。”對于產業鏈的轉移,有在越南建廠10年經歷的姜濱說。
泰國位于東盟的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社會總體較為穩定,政策透明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營商環境開放包容,是東盟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中美兩國貿易關系變得緊張,很多制造商都計劃把生產由中國分散到東南亞。其中,泰國和區內大部分地方相比,基礎設施和工業供應鏈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對注重高效物流支援和嚴格品質控制的工業而言頗具吸引力。
币游国际app官方參考克強指數包含的三個經濟指標“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新增”和“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來考察泰國經濟現狀。
2022年前8個月,泰國累計發電量共計146797.2吉瓦時,其中3月發電量達到頂峰(19738.8吉瓦時),4月至8月維持在19000吉瓦時左右。泰國是東盟國家中人均用電量最高的國家,2020年人均用電量達2687千瓦時。隨著外國產業快速增長和疫情后經濟復蘇,泰國的用電需求持續增長。
2018年起,泰國鐵路貨運量不斷上升。2020年泰國的鐵路貨運量達到1182萬噸。2021年開通的中老鐵路使泰國鐵路貨運成本下降25%,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貨運量。
2022年第二季度,泰國銀行業貸款同比增長6.3%,其中企業貸款同比增長 8.0%,消費貸款同比增長 3.0%。大企業貸款幾乎在所有業務領域都有所擴大,反映出企業的融資需求與經濟復蘇的改善是一致的。
通過這三個指標可以看出,泰國國內經濟已經從疫情中逐步恢復,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向好,但尚未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泰國的制造業起步較早,一直是東南亞的驕傲。經過長期的布局和發展,現如今泰國已經擁有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在東盟國家中,泰國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品制造、汽車和新能源車的組裝及生產領域占據重要地位。RCEP的正式簽署為泰國打開了更大的市場大門,作為RCEP成員國,泰國的農產品、工業產品、服務類商品等出口有望進一步擴大,各成員國的出口和將變得更加靈活,更有彈性。不過,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特別是越南將比泰國更有機會獲得外商。
自1980年起,大量外資,特別是日本企業就開始在泰國建廠。經過長期發展,全球主要的設備制造商以及主要的汽車品牌均在泰國建廠并實現本地化發展。現如今,泰國汽車生產已經擁有了東盟最高水平的產業鏈以及東盟最大規模的汽車組裝能力和零部件生產能力。目前泰國的汽車產量與銷量均遠超越南,處于東盟前列。
目前,泰國正緊追時代趨勢積極尋求汽車產業的轉型,開始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加工生產,由此吸引了部分電動汽車者前往泰國。例如,中國名爵泰國公司準備25億銖擴建春武里工廠生產線年內實現名爵純電系列泰國國產化目標。2022年,比亞迪預計198.91億泰銖在泰國建立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來生產BEV和混合動力汽車。
泰國工廠生產的汽車主要用于出口,其出口量占據汽車總產量的近六成。這一比重不僅高于美國(31.1%)、日本(49.1%)等發達國家,也高于包括中國(7.6%)、印度(13.6%)、巴西 (16.7%)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泰國是目前全亞洲僅次于日本和韓國的第三大汽車出口國。
與泰國相比,越南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發展基礎薄弱。直到1991年,越南才開始通過引進外資的方式發展汽車組裝產業。此后,日本、歐美等汽車企業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在越南設立了汽車組裝工廠。同時,越南也開始建造本土的汽車組裝企業和本土零部件生產企業。雖然越南現如今有210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但多數是中小型企業,生產能力較低,僅能生產技術含量低的零配件。因此,越南的汽車組裝和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例如,越南本地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長海(Truong Hai)汽車以代工韓國的起亞和日本的馬自達汽車為主,零部件自給率僅有15%-18%,輕型卡車零部件自給率僅有33%。
泰國的電子設備制造也發展較早,早在1961年,日本松下電器就在泰國建設生產基地。長期以來,在外資的帶動下,泰國成為了東南亞最大的電子組裝基地之一。電子制造業的出口額占泰國出口總額的25%、國民生產總值的15%,排在泰國出口額的首位。芯片、硬盤、下游終端產品組裝是泰國電子制造業的三大領域。其中,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盤配件及驅動器生產基地,世界四大硬盤商西部數據、希捷、日立、東芝在泰國均有自己的生產工廠,60%的西部數據硬盤和50%的東芝硬盤產自泰國。另外,日本電產、磁頭生產商TDK等硬盤配件生產商在泰國同樣設立了自己的生產工廠。
在硬盤配件生產領域,泰國對中國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替代,但目前尚未構成實質挑戰。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中國大陸的一些生產線暫時停工,導致出口同比劇減59.8%。訂單從中國大陸轉移到泰國,使泰國的訂單量同比上升23.5%。隨著中國大陸迅速控制疫情,生產恢復正常,泰國的出口也回落到正常水平,2020年前9個月出口額同比僅微幅增長1.3%。
在下游終端產品組裝領域,已有部分企業向越南轉移。例如,日本松下電器已于2021年初決定停止在泰國生產洗衣機和冰箱以穩定該公司在越南的家電組裝業務。松下的案例一定程度上顯示,跨國公司認為越南的增長潛力比泰國更大。而在芯片領域,由于泰國積極布局5G、智慧城市(Smart City)、電動汽車、物聯網(loT)產品、數據產業(Data Industry),因此該國具有較大的潛力,會吸引相當數量的芯片生產企業前往。
紡織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泰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之一,在世界服裝出口國家排行中位居第13位,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該產業覆蓋了從纖維到成衣生產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織物和紗線%以上的原材料都可以在當地采購。耐克、阿迪達斯和GAP等眾多知名國際品牌都將生產外包給了泰國。泰國國內則有High-Tech Apparel Co.,Ltd.公司、ICC Co.,Ltd.公司、Hong Seng Knitting Co.Ltd.公司、Nan Yang Textile Co.Ltd.公司、Sahapat Co., Ltd.公司等大型服裝制造企業,它們在主導泰國市場的同時,向世界各地提供高品質的服裝。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越南。
根據泰國工業部工業促進廳的數據,2022年1-8月,泰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471.14萬美元,同比增長11.7%,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30.844億美元,服裝累計出口16.27億美元。目前,泰國正在尋求紡織業的轉型,推動其向高科技紡織產業鏈發展,以提升其附加價值。例如,泰國擁有一些獨特的產品,包括阻燃織物、溫度調節織物和抗菌織物等。
作為二戰時期唯一一個未被殖民的國家,泰國工業起步較早。1961年起,借助兩個國民計劃和社會發展計劃,泰國開始推動工業化進程,其中,食品、服裝等輕工業和汽車裝配等重工業成為發展的重點。與此同時,日本本土生產成本的大幅提高推動日本企業向外轉移,而泰國成為其承接地。隨后,泰國實行出口導向型政策,進一步吸引了外資。在外資的幫助下,泰國邁入了新型工業國行列。1998年,受到危機重創的泰國選擇調整產業結構來復蘇經濟,開始將工業重點轉向重工業,擴大出口,由此推動泰國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為增強國家競爭力,泰國政府于2016年正式提出“泰國4.0”戰略和 “東部經濟走廊”發展規劃。此外,為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泰國政府提出了“數字泰國”計劃,著力于構建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數字經濟。以汽車產業為例,泰國成為日本和歐洲汽車制造商在東盟地區首個大量電動汽車生產的國家。在泰國涌現的電動汽車制造業催生了與電動汽車重要零部件生產有關的新供應鏈,如驅動電池、逆變器、車載充電器等。這些產品原來集中于既是技術所有者又是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的日本、中國、德國等國。目前這些國家開始陸續到泰國,將泰國發展成為電動汽車零部件的又一生產基地。同時,促使泰國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升格為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零部件生產。
根據泰國商業部的數據,2022年1至7月,共計323名外商在泰國,總金額超過730億泰銖,集中在數碼平臺產業、石油勘察、醫療設備檢查及維護服務、電動汽車充電站、汽車產業代工生產和組裝等領域,5月外商金額達186.89億泰銖。前往泰國的者仍在不斷增多。
泰國政府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了不同標準的稅收政策,有8年免征所得稅和5年減半征收所得稅兩大標準。其中政策重點關注了東部經濟走廊、經濟特區和特定省份等特殊區域以及高附加值科技行業。
與此同時,在泰國的企業也可以享受貿易協定帶來的關稅優惠。泰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后,簽訂的多邊、雙邊自貿協定共計8個,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協定,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印度、秘魯、智利的雙邊自貿協定。泰國也已簽署并核準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除此之外,泰國出口商品還享受美國、瑞士、挪威、俄羅斯的普惠制待遇。其中,美國是普惠制出口的主要目的國。雖然2020年美國先后兩次取消了泰國部分出口商品的普惠制待遇,但泰國仍有644種重要商品享受普惠制優惠。目前,泰國在談的貿易協定還有5個,分別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關系協定(CPTPP),與歐盟、巴基斯坦、土耳其的FTA以及泰國歐盟自貿協定。
在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的基礎設施水平總體處于前列。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 Business School)的國際競爭力報告,2021 年泰國的基礎設施排名為第42位,雖不及我國的第18位,但高于印度的49位與印尼的57位。在世界銀行的物流績效指數中,我國為3.61,泰國僅比我國低 5.5%,而馬來西亞、 印尼、越南、印度比我國低 10%左右。
泰國為了吸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數字經濟,開始推進基礎設施的數字化。首先,泰國移動通訊運營商(AIS)將攜手中興打造首個5G創新中心,以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增加自智網絡管理能力。其次,在交通運輸方面,物流數字平臺供應商GIZTI平臺開始為泰國運輸和物流系統提供數字技術服務。這樣有助于促進全國運輸服務技術水準的提高,降低總體運輸成本,并有助于支持泰國發展成為東盟區域的電子物流中心。第三,泰國還建設數字工業園區,例如,比亞迪與泰國啟迪股東偉華集團(WHA)簽署羅勇工業園區購地協議,在東南亞建造其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羅勇工業園主導產業有新能源汽車、自動化及機器人、航空及物流、建筑材料。
在2017至2021年的5年里,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支持超級群集(Super Cluster)建設構架,共計101個項目,總額超過3420億銖。近期,瑞士和韓國的私營部門加入了EEC的深層合作中,以發展該地區的醫療和智能工業園領域的人力資源技能。另外,瑞士的ABB自動化(泰國)有限公司、ABB電力(泰國)有限公司、羅氏泰國(Roche)公司與瑪希頓大學詩里叻醫學院早已簽署合作備忘錄,意在深化合作。
首先,泰國電力、水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導致電費水費普遍較高。2019 年,泰國、越南、菲律賓電價分別為 0.72 元、0.53 元和 0.78 元,除越南電價比我國主要發達省份低之外,泰國、菲律賓電價均高于我國東部地區。此外,東南亞工業用水價格普遍高于我國,東盟八國中僅緬甸、柬埔寨、老撾用水價格低于中國。
其次,工資水平較高。根據泰國工資委員會的最低工資公告,泰國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約為427-498美元/月,越南則為330美元/月。而隨著泰國勞動力數量的逐漸減少,工資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目前泰國人口大約有7000萬,其生育率已經下降到與瑞士和芬蘭大致相同的水平。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泰國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超過60歲。根據IMF的數據,泰國國家勞動力的減少將惡化該國未來20年的經濟增長。
然而,越南則處于勞動力充足的狀態。越南的人口于2020年超過9700萬,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2億。目前,越南70%的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平均預期壽命接近76歲,在東南亞國家中排名較高。越南的人力資本指數(HCI)在15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8位,在東盟中排名第2,僅次于新加坡 。
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而言,人才儲備至關重要。在智能化方面,隨著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興起,特別是前沿互聯網的崛起和蓬勃發展,包括電子產品、互聯網技術方案、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等要素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泰國希望吸引外商前來采用前沿技術的未來產業,如航空航天業、醫療器械產業、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但這一希望很難實現。這些創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高技能勞動力,由于泰國人才匱乏,缺少該類生產基地,難以形成對中國的替代,因此高科技制造業公司更傾向于分散風險,將產能遷回擁有該技術的母國。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泰國是中美貿易爭端導致貿易轉移的12個最大受益國之一,貿易量至少達50億美元。除傳統制造業產品外,中國進口商對泰國食品和農產品的需求也很大。根據泰國委員會的統計,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激增,中國在2019年首次位居對泰海外來源國榜首。
泰國匯商銀行對中國170家民營和上市公司進行了在線調查,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在泰國的。在受調查者中,一些新者很早以前就考慮在海外市場建立生產基地,而貿易爭端的升級和產業鏈的不斷轉移促使他們最終做出泰國的決定。從歷史上看,中國企業赴泰的前三個主要考慮因素是:對外國者有利的整體商業環境、更接近原材料生產地(如橡膠之于輪胎制造商)、規避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如太陽能電池板制造業)以及其他貿易和關稅壁壘。這與目前中國者的考量大體一致。
過往的大型項目主要集中在金屬產品和機械、電氣和電子產品以及礦產和陶瓷行業。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技術和物流產業,如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門菜鳥驛站已經在泰國建立了其倉儲和物流機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過去的幾年里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以迎合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中國的主要物流公司(如順豐、圓通、百世、閃電達等)都在泰國進行了。京東、阿里巴巴、騰訊控股、華為和小米這樣的中國科技巨頭紛紛落戶泰國也吸引了眾多中國科技初創公司。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各個領域正在成為未來泰國最大的者。預計中國將成為泰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持續,中國制造商向泰國轉移的趨勢或將一直持續下去。除了傳統制造業外,信息通信技術和物流產業是中國向泰國的兩大新興產業領域。
柬埔寨正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數據顯示,過去十幾年,柬埔寨經濟年平均增速超過7%,排在全球第六位。“奇跡王國”已經不僅僅是柬埔寨政府提出的國家形象宣傳口號。從全球版圖來看,柬埔寨地處中南半島腹地,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自古就在“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經貿人文交往大通道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柬埔寨自2000年開始實行市場自由經濟政策:外資和內資的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從而吸引了大量外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全球產業鏈開始新世紀的大遷徙,2021年底柬埔寨最大的兩個經濟特區——金邊和西港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22.34億美元,同比增長42.75%。經濟活力的恢復加快了全球品牌商將新生產基地布局到柬埔寨的步伐。
币游国际app官方參考克強指數包含的三個經濟指標“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新增”和“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來考察柬埔寨經濟現狀。
隨著柬埔寨電力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自2015年以來其發電量以較快的速度增長。2021年,柬埔寨境內發電裝機達到3033兆瓦,占全國用電量的75.57%;進口電力達980.75兆瓦,占全國用電量的24.43%。
目前,柬埔寨僅有南北兩條鐵路線公里,均為單線米軌。由于持續幾十年的戰亂破壞,柬埔寨的鐵路長期處于荒廢狀態。近幾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柬埔寨鐵路貨運量與客運量持續下降。目前來看,即使柬埔寨經濟恢復,鐵路貨運量增長也仍然有限。
柬埔寨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柬埔寨的貸款總量在持續增長,2022年1至8月國內貸款共計3561.6億美元,其中8月達到峰值(467.3億美元),較7月增長了1.6%。隨著經濟恢復,2022年起商業信貸和私營部門信貸量也在小幅提升。貸款的整體增長可以從側面體現出柬埔寨的商業活動在不斷增加,市場活力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
通過這三個指標可以看出,柬埔寨的工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沖擊,經濟活躍程度較疫情前有所下降。但從總體上看,柬埔寨市場仍然具有較大潛力,隨著疫情好轉經濟將逐步回暖。
除越南以外,柬埔寨也在外商建廠的備選清單之中。當前,柬埔寨也確實承接了部分轉移企業,分擔了國際訂單。據柬埔寨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前8個月,柬埔寨出口總額156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其中服裝、鞋類和旅游用品等占一半左右;主要出口到中國、美國。雖然對于意欲轉移或擴大生產的企業而言,除了越南之外,柬埔寨也是可選項,但柬埔寨在汽車制造、電子電器、紡織加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
柬埔寨工業、科學、技術和創新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柬埔寨共有9家已注冊的汽車組裝廠和零部件工廠,獲得的額超過2.5億美元。柬埔寨發展理事(CDC)近期批準GTV Motor有限公司建設汽車組裝廠項目,協議額1560萬美元,將組裝中國東風、東南和一汽品牌汽車,額達1560萬美元。該工廠生產的大部分汽車零部件產品用于出口,累計出口額將達2億多美元,而組裝的成品車則更多地供應柬埔寨國內市場。此外,賽輪輪胎、江蘇通用等中國企業也紛紛前往柬埔寨建廠。
根據柬埔寨海關總署的數據,2022年前8個月,柬埔寨電子產品和機器出口額為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4%左右。美國、中國、日本、泰國、中國香港是柬埔寨電子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
近兩年來,部分跨國企業依據“泰國+1”的經濟生產模式在柬埔寨建廠,以擴大生產規模。例如2021年,日本第一大鍵盤制造商美蓓亞電子(MINEBEA)集團1億美元在柬埔寨金邊經濟特區擴建電子工廠;2021年遠碩實德(柬埔寨)公司220萬美元在柬埔寨茶膠省興建電子設備和零件工廠。
然而,根據中泰證券的研究,電子產業多選擇越南作為其在東盟設立子公司的目標地。越南在代工和封裝測試領域已經形成了產業優勢,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柬埔寨在工廠數量、加工產品以及在供應鏈中的位置等方面與越南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服裝制造業是柬埔寨的支柱產業。根據中泰證券研究所的報告,自2010年起,柬埔寨服裝制造業在全球的出口份額不斷提升。2021年,柬埔寨服裝行業中正式注冊的工廠數量增加至1200多家,貢獻的出口額總計100億美元,約占柬埔寨出口總值的63%。其中成衣領域出口總值達31.55億美元,增長25%。GAP、優衣庫、ZARA等國際服裝品牌均在柬埔寨設有成衣供應商與加工縫制工廠。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1年《世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柬埔寨吸收外資流量為36.25億美元,吸收外資存量為369.03億美元。未來全球產業是否會更多地向柬埔寨轉移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
長期以來,柬埔寨積極同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努力融入全球化的浪潮當中。這些貿易協定中的關稅優惠成為柬埔寨吸引外資的重要優勢。
區域貿易協定:1999年,柬埔寨加入東盟,享受東盟成員國自由貿易協定關稅減讓的優惠。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中國于2010年1月1日率先對柬埔寨絕大部分產品實現零關稅。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中國和柬埔寨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柬埔寨從RCEP中獲益匪淺,根據東盟和東亞經濟研究所(ERIA)的研究,RCEP將使柬埔寨的GDP增加2%,出口增加7.3%,增加23.4%。
另外,柬埔寨作為最不發達國家,美國、歐盟和日本等28個國家和地區給予其普惠制待遇(GSP)。對于從柬埔寨進口的紡織服裝產品,美國還給予了較為寬松的配額和減免征收進口關稅,加拿大給予免征進口關稅等優惠。在歐盟,柬埔寨享有“除武器外所有產品”的優惠,即該國生產的服裝和鞋類可免關稅及免配額進入歐盟市場。同時,柬埔寨制造的某些服裝和鞋類可免關稅及免配額進入日本市場。這些是越南沒有的優惠待遇。
柬埔寨對外國者的限制較少。首先,在柬埔寨的外國股權不受限制,外國者一般可以在柬埔寨全資擁有其企業;其次,外國者有權雇傭外籍人士擔任關鍵職位,放寬即將或已經柬埔寨的外國人的簽證政策;第三,柬埔寨不實行外匯管制,允許外匯資金自由進出,美元在市場上可以自由流通。另外,柬埔寨政府不斷出臺一系列激勵措施,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企業4億瑞爾以上即可享受9年稅收豁免,生產設備、建筑材料、原材料、半成品和配件進口免繳進口關稅。根據柬埔寨法律規定,外國企業和柬埔寨本國企業法律地位平等,獲得相同待遇。同時,柬埔寨政府表示不會對外國企業實行國有化政策。
從勞動力供給來看,柬埔寨人口年輕化特點明顯,10-35歲的人口超過總人口的一半。勞動力人口750萬,且年增長率為2.7%,勞動力資源比較充沛。在柬埔寨,一個城市家庭普遍有兩個孩子,而在農村家庭中可以有5個孩子,較高的出生率保證了勞動力數量的增長。勞動力就業最大領域為農業、成衣業、服務業。政府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向馬來西亞、韓國等其他國家輸出勞工。
從勞動力價格來看,柬埔寨在2019年將制衣、制鞋業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至月薪190美元。世界銀行相關報告顯示,金邊市的月薪資水平如下:高級經理1000-1500美元、中級經理500-1000美元、初級經理300-450美元、會計人員300-450美元、辦公室職員150-250美元。
相較于吸引力因素,柬埔寨對外來者的限制也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交通運輸量有限。公路運輸是柬埔寨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占客運運輸總量的65%,貨運運輸總量的69%。柬埔寨的鐵路僅有南北兩條線公里,均為單線米軌。而柬埔寨的空運主要為客運,貨運不發達。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班大幅下降且不斷調整。柬埔寨水運分為海運與河運,西哈努克港是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海港,僅有2個泊位。因此,柬埔寨的交通運輸量極為有限。
其次,水力、電力供應不足。據柬埔寨礦產與能源部統計,2020年,柬埔寨電力供應量達122.02億度,同比增長6.3%。但由于柬埔寨供電有限,部分城市和大部分農村地區電力供應質量仍不穩定,無法保證24小時供電。柬埔寨水電資源豐富,但由于開發不足,加上配套基礎設施落后,導致水電供應短缺,成本較高。2019年該國電價平均為0.124美元/千瓦,自來水平均價格為0.19美元/立方米,煤氣平均價格為每桶20美元(15 公斤裝)。柬埔寨政府正在制定電力中期規劃,通過建設大型火電及天然氣廠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降低發電成本。
在柬埔寨,工人罷工的現象經常出現,影響了很多企業的正常運轉。由于柬埔寨政府將工資水平壓得很低,這樣就能以廉價的勞動力價格來吸引外國。但是,柬埔寨偏低的工資水平使得工人很難解決日常花銷問題,于是工人開始進行罷工,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工資。勞動者與企業間的矛盾沖突增加了者的顧慮。
由于原材料以及配套產業的短缺,柬埔寨不得不依賴于進口,形成了“兩頭在外”的貿易模式。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該模式的風險加劇,很容易因為沒有原材料而導致工廠停工。例如,2020年2月初,受疫情影響,柬埔寨制衣業發生原材料短缺,截至3月6日,共有40家柬埔寨工廠申請停工,近兩萬工人暫時失業。在此情況下,中國緊急調集大批原材料運往柬埔寨,才維持了工廠的運營狀態。
柬埔寨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早的參與者和踐行者之一。近年來,中柬兩國在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一帶一路”合作樹立了樣板。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中柬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在柬埔寨的路橋、水利、電網、港口、碼頭、機場等基礎設施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據柬華日報報道,2021年柬埔寨雖受疫情影響,但依然吸引了23.2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同比增長近7成。在柬埔寨吸引的外國中,中國占53.4%,仍是柬埔寨最大的來源國。中國在柬埔寨的項目以制造業為主,占比達30.7%;其次為能源(13%)、(10.9%)、房地產(10.7%)、酒店和餐飲(9.6%)、農業(6.4%)、建筑(5.2%)和其他(13.3%)。分析指出,柬中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貿易協定是吸引更多中國者到柬埔寨的主要因素。
從柬埔寨現有的工業水平來看,與越南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柬埔寨尚未成型的經濟模式與政府發展經濟的堅定性彰顯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在此背景下,企業把握機會前往柬埔寨建廠能夠占據時間先機,開拓新的市場機會。特別是對于中資企業而言,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與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工業發展計劃》彼此呼應,能夠為前往柬埔寨的中資企業提供更多的機遇和長期效益。例如,江蘇太湖柬埔寨國際經濟合作區有限公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了柬埔寨西港特區,提出“三化三融”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截至2021年12月,西港特區中入駐了170家企業,提供了近3萬個工作崗位,對西哈努克省的經濟貢獻率超過50%。因此,對于產業的轉移,币游国际平台app下载要把握住實現“雙贏”的機遇。
緬甸是中南半島最大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優勢,存在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近年來,隨著改革政策的實施,緬甸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后來,經歷了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以及2021年的政治動蕩,緬甸經濟總體受到的影響較大。2022年4至9月,緬甸外貿額達144億美元,其中出口額共計72.81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農產品、林產品、水產品等領域。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和國內局勢日趨穩定,外國者對緬甸的營商信心正在逐步恢復。
币游国际app官方參考克強指數包含的三個經濟指標“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新增”和“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來考察緬甸經濟現狀。
緬甸是東南亞的鐵路大國,但總體來看,鐵路基礎設施較差,路網陳舊。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緬甸鐵路的運輸狀態有所改善,新開通的中緬國際通道大臨鐵路開通一個月內累計運輸量就達到3421噸,并且運量呈穩步上升態勢。自2022年4月1日啟動應急通關預約機制以來,清水河口岸往來的中緬兩國日均貨運量已突破2000噸。
2022年1月以來,受天然氣價格上漲、巴露倉等多條輸電線遭破壞以及天然氣田管道切換等多重因素影響,緬甸部分電力設施難以正常運轉,全國范圍內多次實施大范圍限電。
在2021年之前,隨著緬甸營商環境的逐漸改善,大量外國企業(包括中資企業)前往緬甸建廠。在眾多領域中,制造業成為吸收外資的一個重要領域,且外資主要集中于汽車與紡織兩大領域。與越南相比,緬甸承接的產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制造領域,仍然為勞動密集型產業。
服裝制造業是緬甸制造業的代表。在2004年之前,緬甸的服裝行業較為發達,但近年來由于西方國家實施制裁,導致其長期不景氣。雖然2012年緬甸頒布了《外國法》并制定成衣行業的細則,以鼓勵外資服裝業發展,但該行業直到2013年歐盟陸續解除對緬甸經濟制裁,以及美國開放部分產業的貿易封鎖后才逐步回暖。截至2020年8月,緬甸共有紡織服裝廠606家,其中近半數為韓資、臺資和中資企業。
然而,2021年緬甸大量紡織工廠關停,訂單流向其他國家,特別是越南。緬甸國內有近150家服裝廠暫時或者永久性關閉,導致20萬左右工人失業。其中,被放火燒毀的制衣工廠有28家,暫時關停運營的工廠有53家,完全關閉的工廠有50家左右。在此背景下,H&M、NXET、C&A等部分知名服裝品牌于2021年3月初中止了在緬業務,將緬甸的訂單轉移至其他國家。
緬甸的汽車制造業主要是利用汽車半成品套件組裝整車。此前,由于緬甸并未開放汽車市場,沒有汽車制造廠,也不允許整車進口,因此,緬甸一直是二手車進口大國。但自2018年起,緬甸全面禁止二手車和右舵車進口,因此大量汽車品牌前往緬甸建設工廠。例如,2018年躍迪集團(中國)與緬甸凱凱桑達汽車制造廠合作,以SKD(半散裝件)出口的方式組裝生產新能源油電混合汽車。2019年中國企業金伊洛汽車公司在緬甸建設汽車生產工廠,年生產能力超過5000輛,進一步提升了緬甸汽車制造業的發展。
與服裝制造業的情況類似,2021年大量汽車加工工廠停工停產,甚至部分選擇遷離緬甸。例如,位于緬甸的鈴木汽車工廠決定停止生產。雖然在此之后鈴木汽車的工廠恢復了生產,但政府堅持按需要來分配外匯,導致緬甸鈴木工廠缺少足夠的美元而無法進口必要的零部件,只得利用存量進行最后的車輛組裝工作。最終,鈴木于2022年7月1日決定關停緬甸的兩個汽車裝配工廠。另外,位于仰光迪勒瓦經濟特區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新工廠的開工計劃暫停。
東盟是電子產業轉移的聚集地,緬甸作為東盟成員國之一也開始融入電子電器制造的產業鏈條并建設相關工廠。例如,2019年6月,日本日新電機株式會社公司(Nissin Electric)在緬迪落瓦經濟特區設廠,將部分電器產品轉移到緬甸安裝。
總體來看,前往緬甸的外商較少,且緬甸的電子制造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部分。
2022年1至4月,緬甸吸引外資超過4.07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的占比最大,占總的54%。中國對緬甸超過5100萬美元,占總的13%。吸引外資的主要因素為勞動力的供應數量及其成本。據世界銀行統計,2019年緬甸的勞動力人口總數約為2474萬,是柬埔寨的3倍左右。其中女性約占40.4%,男性約占59.6%,勞動力供應充足。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緬甸勞工的工資水平也較低,其中制造業最低月平均工資為235000緬幣,約為117.5美元,遠低于柬埔寨和越南。
除了勞動力成本低以外,緬甸的用水成本也較低。緬甸用水價格約為55緬幣/立方米(約0.04美分/立方米),城市里也有相當數量的工業企業以及家庭住戶使用自備水井取水。由于電力設施較為落后,用電成本較高。緬甸電力用戶覆蓋率剛剛達到50%,旱季電力緊缺問題尤為突出,即使在全國經濟中心仰光市,也經常出現停電情況,因此許多工商業單位和家庭都自備發電機。
與越南相比,緬甸的另一大優勢是西方國家的普惠制度(GSP)。除了作為東盟成員國享受東盟同其他國家簽訂的貿易協定以外,緬甸還享有歐盟、美國、日本等30多個西方國家和地區提供的免關稅和免市場配額準入的普惠制待遇。這一待遇主要應用于緬甸的服裝制造業,是緬甸和其他國家競爭的主要優勢。借助這一待遇,在緬甸的外商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向國際市場出口成衣。但這一待遇并非是一勞永逸的,歷史上歐盟、美國曾多次取消對緬甸的普惠制待遇,借助這一手段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
緬甸位于中國與印度之間,并與孟加拉、泰國和老撾等亞洲國家接壤。以人口計算,緬甸是東盟的一個中型國家,年輕工人供給充足,勞工成本低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涌現出不少機會。從服裝到鞋類,從手表到食品加工,都是前景較好的行業。當前,緬甸正從農業經濟向工業和服務業經濟轉型,憑借地理位置優勢和資源稟賦,其有潛力參與區域供應鏈,并成為重要的物流樞紐。
中緬是有著2000多公里邊境線的鄰居,中國是緬甸最大的鄰國、外資來源國和貿易伙伴國。在西方較少入緬的情況下,來自中國的對緬甸長遠發展而言極為重要,且十分便利,對于有條件“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定的機遇。
從全球范圍來看,東南亞地區對新一輪大規模的制造業產業鏈轉移有一定的吸引力。對于一些中國企業而言,東南亞各類生產要素成本相對低廉也吸引它們前去建廠,其中越南、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家最近受關注度比較高。
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越南經濟各項數據的快速增長在東南亞表現比較突出。從幾十年來“革新開放”的政策準備,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方法,越南有望成為未來10年亞太地區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制造基地之一。而泰國、柬埔寨、緬甸等近來表現優異,并在不同領域形成特色優勢。比如,泰國對注重高效物流支援和嚴格品質控制的工業而言具有吸引力;柬埔寨尚未成型的經濟模式與政府發展經濟的堅定性彰顯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緬甸正從農業經濟向工業和服務業經濟轉型,憑借地理位置優勢和資源稟賦,或成為重要的物流樞紐。
在全球產業鏈轉移的過程中,中國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币游国际真人游戏一直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主體應關注和發掘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過程中的機會,通過FDI、貿易、移民、業務出海、海外創業等多個維度,積極參與到東南亞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同時,抓住中國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機會以及中國企業的出海機會,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與東南亞國家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開云體育 開云平臺 開云體育 開云平臺 開云體育 開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