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客戶的青睞!
全國咨詢熱線:18330990691

開云APP 開云官網入口扶貧項目引疑案:農機公司老板被控騙取國家補貼獲刑14年曾辯稱不領補貼就虧損

發布時間:2024-06-01 03:03:59 人氣:

  現年54歲的林建智曾是青海海東地區平安縣(現海東市平安區)一家知名農機公司負責人,因解決枸杞采摘季人力不足而發明一款快速采摘農具,被央視專題報道。

  然而,林建智卻因與當地一個扶貧項目合作陷入一起案中。2013年,林建智公司與當地另一農機公司參與平安縣“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在農機發放完后申領了購機補貼。3年后,林建智與另一公司負責人張某明被控騙取國家農機補貼。后來,兩人因罪分別獲刑14年4個月和5年6個月。他們曾當庭稱,如按購銷協議的農機價格銷售,不領取農機具補貼,還不夠本錢。

  平安縣(現為平安區)位于青海省東部,隸屬海東市,因富硒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十大富硒之鄉”。

  2013年,平安縣政府根據海東地區(現為海東市)扶貧開發局下發“整村推進”項目實施方案相關批復,決定在平安縣三合等鄉鎮的7個行政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根據當年實施方案,上述7村1380戶將完成種植脫毒馬鈴薯4140畝。為保障實施,農民每戶發放微耕機1臺,共1380臺;每兩戶發放馬鈴薯收獲機1臺,共690臺。

  “項目估算表”中寫明,微耕機單價3400元/臺,農資補貼3000元/臺;馬鈴薯收獲機1400元/臺,農資補貼1560元/臺。

  該項目負責人、時任平安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李旦正告訴紅星新聞,當時,他們根據方案確定的具體金額去村里調研,看農民需要啥,如何使用最有效;同時選出村民代表去廠家看,最終確定哪個機器由農民自主選擇。

  2013年6月,平安縣召開2013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實施工作會議。當年會議記錄記載,方案農機具價格是論證通過后的價格。項目實施中,在本縣范圍內采購,扶持本縣企業。省上購機補貼由企業自己爭取,縣扶貧局不參與補貼爭取事宜。

  對于上述會議記錄,李旦正予以證實。他表示,項目實施首先會考慮本縣企業,能不能成由老百姓自主選擇。

  此后,青海林豐農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林豐公司)和同在平安縣的常發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常發公司)入選,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分別為林建智和張某明。

開云體育 開云官網

  2013年6月,平安縣扶貧開發局召集鄉鎮主管領導及村兩委負責人,到上述公司進行微耕機、馬鈴薯收獲機詢價調查,并安排7個村委會與兩家公司簽訂《農機具購銷協議》,約定微耕機3400元/臺、馬鈴薯收獲機1400元/臺。

  農機具發放后,村委會委托并請扶貧開發局按照上述協議約定,向兩家公司支付貨款。實施方案記載,項目中1380臺微耕機469.2萬元,馬鈴薯收獲機690臺96.6萬元,符合估算表中相應單價。

  如今,平安區三合鎮寺臺村村民老馬仍在用十年前領取的微耕機。他說,當年一分錢沒花領回來,一直用到現在。

  “不參與購機補貼,這個機子農民就拿不到手。”時任平安縣農機管理站站長王育海表示,如按上述估算表中微耕機3400元/臺、馬鈴薯收獲機1400元/臺的單價,企業不領補貼要虧本。

  公開資料顯示,農機購置補貼,是指國家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農業生產所需的農機具給予的補貼。

  根據青海省2013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每檔次農機產品補貼額按不超該產品在省內近三年平均售價的30%,馬鈴薯收獲機、牧草打捆機則單獨規定,可用省級資金累加20%補貼,補貼總額不超50%。

  2013年青海省耕整地機械微耕機銷售情況表顯示,林豐公司微耕機在省內總成交價格多為5800元/臺,常發公司微耕機賣至6200元/臺,以上售價均含超兩千元購機補貼。

  因當時政策變動,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兌付方式發生變化。據2013年4月青海省農牧廳印發的《青海省2013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當年全省實行“直補到卡”。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年5月1日為時間節點,這之后補貼資金不再支付給農機生產經銷企業。

  包括判決書在內的材料顯示,為明確能否獲扶貧項目農機購置補貼,兩家農機公司負責人林建智、張某明曾向當時的縣農機管理站,及青海省農機管理局負責人員請示。

  王育海提到,2013年5月,林建智曾找其說爭取到平安縣扶貧開發局的“整村推進”項目,需購買兩種農機,購機款由扶貧辦出一部分,購機補貼出一部分。當時,他的職責是審核農機具補貼發放,林豐公司通知農機管理站工作人員到村里參與農機具發放,工作人員進行身份核實,簽訂安全責任書等工作。農機具發放完畢后,林豐公司將購買農機具發票掃描上傳至農機購置補貼系統,由工作人員錄入信息、申請結算并上報財政局,由財政局將農機補貼款轉到林豐公司。

  “由于當年補貼款資金不足,沒補完。”王育海說,根據政策規定,2013年5月1日以后是“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第一年沒享受的補貼款第二年不能享受,他請示過省農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員,得到“以專業合作社的名義進行補貼”的答復。

  時任青海省農機管理局主任孔俊君也在相關材料中證實此事。他提到,林建智、張某明找過其談農機補貼的事,說2013年有一些補貼沒享受到,他當時表示可將農民納入合作社,以合作社名義申請補貼。

  此后,兩家農機公司將部分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農戶納入當地幾家合作社,以合作社購機名義申領農機具補貼。

  2016年4月,時任平安區農業局農機站站長的王育海被舉報。此后,王育海因不正確履行職責,濫用職權違規發放補貼造成國家重大損失,涉嫌玩忽職守罪被查。

  同一時段,林建智因涉嫌被捕;數月后,常發公司負責人張某明被捕。此后,檢察機關認為兩人隱瞞《農機具購銷協議》政府全額購機事實,騙取農機具補貼,以涉罪提起公訴。

  庭審中,林、張二人均稱不構成,向法庭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報告書、采購價目表等,證明案涉微耕機單位成本4251.15元,以3400元價格銷售大幅虧損。同時提供部分村委會證明,證明是農戶自愿購買農機,知道農機總價格由扶貧局出資一部分,另一部分要辦理購機補貼。此外,兩人提交相關證明,證明發放農機時扶貧局、農機站、村干部等均在場,農戶現場簽訂辦理購機補貼手續,對購機戶公示,不存在公司隱瞞辦理補貼。

開云體育 開云官網

  2017年6月,平安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林、張二人罪成立。法院認為,平安縣政府在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期間為扶持本縣企業,免去政府采購所必經的招投標程序,決定政府出資,以農戶自主購機的名義實施,實質仍屬政府購機。林豐、常發公司明知或者應當明知經銷企業不能享受國家農機具補貼,隱瞞政府購機事實,虛構農戶自主購機及專業合作社購機事實,目的為獲取不應享受的國家農機具補貼,主觀具有非法占有故意,客觀上林建智以虛構事實騙取國家農機具補貼254.55萬元,張某明騙取補貼38.4萬元,行為構成罪。

  判決書稱,會議紀要載明的政府補貼由企業自己爭取的內容與國家政策違背,不予采信;提交的其他證據客觀真實,但不能證明兩家公司有享受國家農機具補貼資格,不能證明公司享受農機具補貼符合國家政策規定。

  林、張二人不服判決提出上訴。二審時,海東市中院仍維持罪認定,但認定張某明具有自首情節,將其刑期由一審的8年1個月減至5年6個月。

  二審判決提到,上述二公司銷售農機價格分別為3400元和1400元,低于青海各地及全國部分地區同期農機銷售價格,應屬市場最低價,但因銷售數量大,參考該型農機購進價3370元左右,如按3400元銷售,涉案企業并不虧損。

  紅星新聞記者曾向審理該案的一二審法院提出采訪請求,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應。

  平安區鄉村振興局則答復紅星新聞稱,當時農機公司與村委會簽訂農機購銷協議,村委會帶人去農機公司看的機械設備,最后款項由扶貧局直接打給農機公司,購機主體為村委會。

  為什么不直接讓農民自己先買農機具再申請農機補貼?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時擔任寺臺村支部書記的王某盛表示,當時大家不知道機器好不好用,自己不會去買,需政府推廣才行。

  一位了解該項目的知情人士表示,當年平安縣“整村推進”項目向農民免費發農機具的做法,符合當地實際。農民本拿不出來錢,如政策上要花錢才能買,買了之后再去給大家補貼,農民積極性就不可能高。

  林建智家人則表示,林建智后來很后悔,他認為自己當年在購機協議沒有詳細寫明農機單價和購機補貼,才導致如今境遇。目前,林建智仍認為自己無罪,并在向最高法申訴。開云APP 開云官網入口 開云APP 開云官網入口 開云APP 開云官網入口





返回列表 推薦新聞
m www